各二级学院、教学部:
现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征集活动的通知》(教技厅函【2012】69号),请认真学习领会。为做好我院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申报工作,参照文件要求,现将有关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1.各二级学院、教学部要在本部门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组织本部门教师申报,并按照文件(见附件)中的"基本要求"对申报材料初审把关。院内兼课的行管人员可在课程所属的二级学院(教学部)申报。
2. 各部门通过了初审的申报人,要在12月10日前登陆"职教新干线"的"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征集活动专栏"上传申报表(务必在活动专栏网页上下载申报表空表)。上传成功即可参与教育厅初审。(征集活动专栏网址:http://www.worlduc.com/e/blog.aspx?bid=11460313 )
3. 由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完成审核后,教育厅将通过申报人在《申报表》中填写的联系电话告知申报人相关事宜,再报送教育部评审。
4. 由于评审是通过职教新干线个人空间进行,申报人务必于12月10日前将相关课程和资源资料上传至职教新干线个人空间,并将相关资料制作成光盘,以备教育部评审。
联系人:罗斌(13974851699)、孙姗(13975102173/66638)
附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征集活动的通知
教务处 2012/11/9
附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征集活动通知
(教技厅函[2012]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经研究,我部决定面向全社会开展公开征集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活动。现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团体和学校、有关出版社、企业和教师个人。
二、征集内容
面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的网络课程及其配套资源,包括:1. 网络课程;2. 名师课堂;3. 多媒体素材资源;4. 虚拟仿真系统。
基础教育领域主要征集:与各种新课程标准教材版本配套的网络课程及其资源,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的网络课程及其资源,特殊教育资源,民族双语教育网络课程及其资源;各地特级教师、名优教师课堂;教师培训网络课程等。
职业教育领域主要征集:受益面广、产业急需、岗位紧缺、脏险苦累的专业网络课程,新增专业网络课程,及其配套的虚拟仿真系统和其他多媒体素材资源,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用网络课程。
继续教育领域主要征集:学历继续教育公共课、基础课网络课程,科普、通识、休闲类网络课程,传统文化、普法教育、爱国教育、科学素养、社会保险、医疗健康、家庭教育类终身学习网络课程。
三、资源相关要求
(一)基本要求。
1. 所申报资源应于2010年1月1日以后开发完成。
2. 所申报资源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符合国家有关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
3. 所申报资源必须具有合法的知识产权。
4.所申报资源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资源的媒体格式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参见附件1)。
5. 资源申报前应进行杀毒处理。
(二)内容要求。
1. 网络课程。本次征集的网络课程应包含以下内容:
(1)课程大纲、学时分配,媒体格式为文本、PPT或网页;
(2)教学设计或导学案,媒体格式为文本、PPT或网页;
(3)讲授或学习内容,媒体格式为文本、PPT、音频、视频或动画;
(4)教学互动内容,媒体格式为文本、PPT或网页;
(5)教学或学习评价方式及其工具;
(6)相应的支持软件。
2. 名师课堂。本次征集的名师课堂主要以各地特级教师、名优教师课堂实录为主,内容应包括课堂实录和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等,媒体格式为视频、文本。
3. 多媒体素材资源。本次征集的多媒体素材资源重点是与文字教材配套的系列文本素材、图形(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等,以PPT、网页或可执行文件打包,至少能完整支持一节课教学使用。
4. 虚拟仿真系统。本次征集的虚拟仿真系统要求能完整支持一门课程,并在实际教学中有一定应用基础。
四、工作实施
(一)组织与分工。本次资源征集活动由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统筹负责、组织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征集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统筹制定本地区资源征集工作方案。
(二)申报。各地的申报工作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资源开发者在自愿的前提下,填写申报表(详见附件2,一题一报),向所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所开发资源储存在光盘或移动硬盘内(并附封面)同时报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初审后,进行分类汇总,并填写汇总表(详见附件3)后,将征集到的网络课程及资源于2012年12月20日前统一向我部报送。其他机构、单位、企业,由主管部门组织申报。我部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可直接向我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申报。
(三)评选。所有申报的网络课程及资源通过技术测试后,将按领域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遴选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
(四)推荐。经我部遴选的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将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网予以公开推荐,并在征得著作权人和版权所有人同意后,免费供全社会共享。
(五)费用。为引导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学校、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多方力量参与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本次征集活动将依据用户反映情况和使用量对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进行奖励,对特别优秀的网络课程及资源将采取给予开发经费的后资助方式或由国家统一购买。各地不得以征集、评审名义向开发者收取任何费用。
五、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联系人:李松
联系电话:010-59319898转1063,15811175138
通信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邮政编码:100816。
附件:1."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征集活动"媒体技术要求
2."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征集活动"申报表
3."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征集活动"省级汇总表
教育部办公厅
2012年9月24日
附件1
"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征集活动"媒体技术要求
媒体类型 | 技术要求 | 备注 |
网页 | 网页的制作需符合W3C标准,1024*768的屏幕分辨率下不应出现横向滚屏,通常的宽度设计为960像素,网页可设计成自适应宽度;长度不宜太长,一般不要超过3屏。 客户端脚本采用Java Script,兼容Internet Explore、Firefox等浏览器。 | 网页设计应美观大方,规格统一。 |
图形 (图片) | 图片采用网页兼容格式存储,通常为JPG格式。JPG图片大小达到620*480以上。 | 图片能够在屏幕上清晰地观看。 |
动画 | 动画格式为Flash/Shockwave格式。 | 画面清晰,适合学生课堂观看。讲解声音要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音量忽大忽小等现象,声音和画面同步。 |
视频 | 视频格式为WMV格式:幅面要求达到640*480以上,视频码流为500Kbit/s,25fps,音频为采样率为44.1KHZ,A/D转换为16bit,码流为48Kbits/s,音画同步。 | 画面清晰,色彩逼真,适合学生在课堂上观看。最好能够提供母带。 |
音频 | Mp3格式:音频为采样率为44.1KHZ,A/D转换为16bit,码流为128Kbits/s | 声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 |
文本 | DOC格式。页面大小要求A4标准页面,上下边距要求2.54厘米,左右边距要求3.18厘米。(注:Word默认设置) | 排版要求美观大方、格式统一。 |
PPT | 页面大小要求宽度25.4厘米,高度19.05厘米,全屏显示4:3。(注:PPT默认设置) | 排版要求美观大方、格式统一。 |
附件2:(此表在申报网页下载填写后直接上传提交)
"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征集活动"申报表
申报单位 (个人) |
| ||||||||||
地址 |
| 邮编 |
| ||||||||
联系电话 |
| 电邮 |
| ||||||||
申 报 内 容 | 标题 |
| |||||||||
类型 | □网络课程 □名师课堂 □虚拟仿真系统 | □多媒体素材(请同时填写以下内容) □文本 □图形(图像) □音频 □视频 □动画 | |||||||||
所属领域 | □基础教育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 | ||||||||||
配套文字教材及版本 |
| ||||||||||
主要内容 和特点简述 | (可另附详述)
| ||||||||||
使用建议 |
| ||||||||||
本资源版权所有人 | □无(不必填写右侧两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版权所有人是否同意社会免费共享 | □是(提供相应书面材料) □否 | ||||||||
本资源著作权人 | □本人(不必填写右侧两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全体著作权人是否同意社会免费共享 | □是(提供相应书面材料) □否 | ||||||||
开发经费来源 | □国家 □省 □市县 □自筹 | 开发完成时间 |
| ||||||||
申报人保证与承诺:
| |||||||||||
申报人:(签名或盖章) | |||||||||||
日期:
| |||||||||||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初审意见:
经办人:(签名) (盖章) | 教育部专家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名)
| ||||||||||
日期 | 日期 | ||||||||||
|
| ||||||||||
附件3:(略)